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搜索

曾仕强生活小常识曾仕强你这辈子来到底要干

2024年04月26日 雪梨资讯

人到底有没有宿命呢?这个问题有无数人思考过、研究过,哲学界的人,物理学界的人,文学界的人,但是并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毕竟这个问题无法证伪,也就无法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宿命论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在宗教领域,佛家讲因果,基督讲善恶。曾仕强也曾对这个问题有所论述。

天命的安排

曾仕强教授说,你一辈子要来干什么,DNA里蕴含着你一生要干什么的安排,换句话说就是天命的安排,先天的人生规划,如果你按照他来行动,你自然会人生圆满。

只是人一生下来就把这些忘光了,你只能从世界上繁杂的事业中摸索,直到你感觉到这是你一生要做的事,对你做的事感到兴奋,哪怕再辛苦,也愿意在这个事业里燃烧,那你就找到了被遗忘的先天人生规划。

这种说法其实司空见惯,假如曾仕强稍微多读过一些物理书,比如物理学里关于量子力学的知识,就会发现,这些物理学家的假设与思考其实更加极端。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这为世界的演化指明了一个方向——一切自然现象总是朝着让分子热运动更混乱的方向演化。最近火热的电影《信条》里提到的熵,就类似于这一概念。

物理学家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时间总是从过去向未来流逝,也就是为什么时间之矢会存在。

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一种错觉,不承认时间之矢的存在,庞加莱复现定理和洛施米特速度反演佯谬,认为世界完全可以把速度符号反过来,一切都将熵减回到他的过去,时间之矢也就不存在。

非平衡热力学又认为世界的不可逆现象是世界的底层架构,不会因人类认知的完善而消失,时间之矢是存在的。

基于上面的两段表述,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命运?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都包含有决定论的色彩。

假如我们投掷一枚硬币,只要我们完全掌握硬币的形状、质量、手的力量,那么在硬币投出的那一刻,我们已经知道几秒后硬币落地时的正反面。更广泛的联想,我们也将知道过去一亿年地球每天的气温,未来一亿年哪天会出现月食,太阳哪天会熄灭。

我们算不准,只是因为我们的知识还不够周密。也就是所谓的拉普拉斯妖,对于智者而言,没有事物是模糊的,未来将如过去般出现在其眼前。就像普利高津所说:“一旦初始条件给定,一切都是确定的,自然是一个自动机,新奇性、选择和自发行为仅仅从人类的角度看是真实的。”

这种决定论一旦推广到人身上,人本质上也不过是一堆原子的组合,每个原子的运动也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如果我们能知道一个人所有原子这一刻的性质,我们也将知道一个人过去与未来的命运,也就是天命。

所以假如曾仕强稍稍了解一下物理,就会发现,无论有没有天命,那都不是由DNA决定的,而是更本质的原子。也并非是出生时忘了,而是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原子开始遵循世界规律,人才具备了天命。

人类是有局限的

曾仕强基于所谓的天命,说人天生注定对某项事业有所热爱,有归属感。决定论依然只是个假说,对其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多的考虑这件事实在无意义,就像信条的导演诺兰在一次演讲中所说:“尊重当下。”

人对什么事感兴趣,愿意投入到什么事业中,具有最直接的影响的,一定是幼年时的经历,而非出生前的时候。

小时候在哪件事上不断的获得微小的成功,就在这件事上不断积累天赋,总结经验,那就会对这事感兴趣,以后也更有可能愿意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于是,便找到了自己的天命。

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好,而语文成绩零蛋,自然会越来越多的把精力与爱好投入到数学中,而不是其他科目。可是随着年岁渐长,他渐渐又发现了语文的魅力,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投身中文。那他的天命是什么呢?

假如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认定数学是自己天生的事业,那也就不会有后来转学中文的事情,说不定才是真的错过自己一生所爱的事业。

人类是有局限的,人类的认知更是短浅,那些历史上的伟人都经常犯错,看走眼,何况你我这些普通人呢。所以匆忙的认定自己的天命事业,所谓的先天的人生规划,实在是自陷樊笼。

人们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作,从恋爱到结婚,每一步都将是人生的重大变化,会有无穷多的新事物、新朋友影响着你,重新塑造你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人的认知是永远发生变化的,每一次的困顿,都是对生活的一次反思,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人类根本就没什么天命,哪怕有也并非人类所能感受得到,所以相信天命,无非是对世界的投降,对生活的苟且。

经常会听到老人说,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事,到岁数了就要去做。这不就是对命运的信服,对命运的投降。不这么做就会人生不幸,生活痛苦,在社会的嘲弄与同情里痛苦挣扎。只是真的这么做了,才更容易陷入悲剧里。

人类的认知是有局限的,着眼当下,而不要去考虑贯穿整个人生的走向,你连股票的走线都未必看得明白,何况人生的。

一辈子的目的

是否每个人都有人生的终极目标,如果非要说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那就是死亡吧。毕竟每个人都难逃一死。但是把死亡当作人生目的的人可是少之又少。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想追求的目标更是不同。出生之时自然不可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渐渐培养出自己的喜好。

在人生的长旅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喜好,不断地明晰自己的热爱。这并非是找到出生之前就被遗忘的计划,而是在不断的探寻人生,寻找人生的计划。

在一个行业扎根奋斗,有时候是因为别无选择,有时候是因为能赚到很多钱,毕竟大部分人工作都是为了赚钱,最大的人生目的就是某一天可以不工作。有时候是因为对行业的热爱,不过这类人真的是少数。

所以这辈子来到底要干什么,确实是个无聊而且愚蠢的问题,如果非要回答,我倒是有一个十分具有中国智慧的回答:“来都来了。”

人生本来就没什么目的,在中国这句话或许并不十分实用,可是放在北欧这些高福利的国家,他们的人生确实没什么目的,只是在追寻舒适的生活——物质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舒适。

目的是个有压迫感的词,毕竟每个目的都代表着要去实现。

操作的困难与时间的压迫,都给这个词附加了一层压力,假如把这个词和人生搭在一起,就实在是有些可怕了,一生的追求,应该是主动的、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任何被鸡汤激励着的人生追求都是虚假而痛苦的。

人生何必非要有目的,来人间一趟自然是为了体验生活,体会人间。我们当然也需要奋斗,只是并非为了实现什么目的,而是为了活的更舒服些。

海外就医中介排名

去美国看病的流程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