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多功能插座

起名孙光耀我们那个时代的爱情都能拍一部人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近日,最受大众喜爱的电视剧,莫过于《人世间》。该片根据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讲述了从1969年起横跨半个世纪的家庭生活史。周蓉十九岁为爱去贵州山区插队,周秉昆勇敢追爱表示“非郑娟不娶”……每个人被触动的点都不尽相同,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那个年代的家庭像老周家的故事一样真实:他们为爱而行。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老人,他们回忆起往日的婚恋生活,不平凡的经历让人幸福满满。

撂下一句“非她不娶”便远走他乡

人生总有许多艰苦却又美好的过往经历,让你想要捡起它,细细地咀嚼,回味余生。青岛65岁的于先生拿出一张自己和父母的全家福老照片,透过它的斑驳,往昔岁月慢慢浮现在眼前。 “剧中的周蓉就是我们老俩口当年生活的样子。 ”提起自己与老伴风雨爱情之路,于先生很有感触。

上世纪70年代末,于先生和妻子于女士是同村人,又同属于一个生产队。当时22岁的于先生一米八的高个、长相俊秀、肯干能吃苦;于女士不到一米六,皮肤黝黑,胖乎乎的,但为人耿直,非常乐观开朗,两人在生产队中互帮互助,日久生情。此事遭到于先生父亲的反对。 “当时父亲是生产队的副队长,是当时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希望我找一个温柔、漂亮的媳妇。 ”于先生笑着说,见劝不动固执的父亲,于先生给父亲撂下一句 “这辈子非她不娶”,跟堂哥借了二十块钱,带着家里唯一一张全家福和于女士“私奔”到了东北。

在东北的十年中,于先生和妻子有了儿子并取名“寻寻”,寓意一家三口能够早日“寻”回故乡,求得父亲的认可和原谅。终于在十年后,于先生的父亲思念儿子,也心疼儿媳妇和孙子,便让人捎话给远在东北的儿子,表示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回来,一家人团聚。 “当时特别感谢父亲的理解,父亲不容易。 ”后来,于先生携妻子儿子回到老家后不久,其父亲就因病去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拍一张真正的全家福。”于先生难掩悲伤,思绪万千。

齐心奋斗 送走苦日子迎来好生活

孙光耀和老伴儿

老一辈人的爱情简单纯粹,认准了就一辈子不离不弃。 1969年,26岁的孙光耀经同事介绍,认识了时年21岁的杨淑真。回想起第一次两人见面的场景,孙光耀记忆犹新,“他扎着两个小辫,眉清目秀,朴实中透着纯真”。杨淑真则说“我看中的是他的孝顺”。

1970年“五一”劳动节,两人领了结婚证,同年12月18日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仪式。那时候不仅条件艰苦,市场物品也十分匮乏。拿着结婚证多次到当时中山路百货公司排队,花12元钱购得一副新床板。婚后,两人同公婆与小姑妹妹同住一个片区。杨淑真每天早上五点半,风雨无阻的到公婆那边做早饭。

1980年,青岛市推广电视大学教育,孙光耀积极报名参加,平日里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家里的家务和孩子基本都是杨淑真在打理。“我很感激她的付出。 ”孙光耀说,当时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很大,自已曾一度想放弃电大的学习,但被妻子劝止。在杨淑真鼓励下他顺利地完成学业。当时,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孙光耀和妻子感到只要齐心努力,日子就有奔头。

如今的两人,形影不离让人羡慕。 “平日里她跟着我上老年大学,我们两人在一个班级;我则跟着他去社区声乐班学唱歌,”说起晚年生活,孙光耀的满足溢于言表。唯一让他遗憾的是夫人的腿脚不好。“早年为了家庭,大冬天的还要忙到大半夜,留下了腿病”。如今,为了照顾妻子,方便外出,弥补杨淑真外出不便的缺憾,孙光耀开着孩子们赠送的车,夫妻二人想到哪里,开车就走,尽享晚年好生活。

像电视剧《人世间》一样,那个年代的爱情,可能不那么轰轰烈烈,也可能不够浪漫,但感情纯粹而朴实,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动至深。 “现实人世间,一个家庭能够平凡、平安、平静,知足常乐足已。 ”老人说。记者 王镜

责任编辑:尚美玉

今日制造与升级杂志官网

青年文学家

中国商人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