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孩子起名这些关于迁安的传说你知道吗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4.5-5万年前),迁安境内滦河岸边的爪村一带就有人类居住,古代的幽州地,商代的孤竹国,秦朝时为离支县,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更名为迁安县。历史上著名的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图等典故就发生在迁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那些关于迁安的历史传说……
建昌营
迁安大龙王庙世外桃源迁安市建昌营是一座古城,城里城外原有庙宇80余座。其中在城外西北有一座庙,内中供奉着轩辕黄帝。传说建昌营从前是皇帝的都城。早在“涿鹿之战”前,轩辕黄帝就在此驯马屯兵,制弓矢,造车船,以图与蚩尤决战。所以,当时的建昌营就成为皇帝与蚩尤作战的指挥中心。
在涿鹿一战后,皇帝大败蚩尤,以“修身平天下”,怀柔百姓。德被暇荒,整军经武,穷边溯漠,一统九州,实现了了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迁安古老长城段有一石望三景、玉兔望月、将军望乡、神龟望海。“将军望乡”就是当年在此戍边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化身。古老的万里长城有说不完的故事,沿线无数自然景观也因古老而意蕴无穷。在古长城迁安段,佛面山南,戚继光戍边故地,当地村民日前惊见一处“一石三景”奇观:一块兀立巨石从不同角度观看,呈现玉兔、将军、神龟三种景观,有如鬼斧神工一般。
灵山
相传灵山乃女娲娘娘补天化石处,昔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为拯救天下生灵。在此化五彩石36501块以补青天。补天时,其手影化作五座山峰,故灵山又称五峰山。
灵山以山美境幽、峰奇石怪、泉神水灵而著称。据传,居灵山者,凡夫俗子益寿延年。白塔寺僧人少者九十有六,长者一百多岁,超凡入圣者得道成仙。
古注相传,白蛇、青蛇于此山修炼成仙去会许仙,因水漫金山,白蛇被镇在雷锋塔下。青蛇无奈又潜回灵山继续修炼,为验功力以剑劈巨石一块,至今此石尚存。青蛇功满再赴杭州,推倒雷锋塔搭救出白蛇。原白塔寺内专有供奉蛇仙的大殿。蛇仙修炼的洞府和生活起居的洞口尚在,成为灵山奇观之一。
灵山实为北方名胜,步步有景,处处奇观。虽因历代战乱,游人香火一度冷落,但五指山峰面南挺立,奇岩怪石林立如初,物色弃石巍然不动,仙泉瀑布涛声依旧。多情迎宾石频频致意,中八会仙桥扑朔迷离,天池玉女潭天然造就,滴水观音洞景象万千,遨天揽月石观险要,曲径回龙洞巧夺天工,天外飞来石神秘莫测,仙女彩带图天下奇观。
老君山
老君山位于河北北部教场沟,海拔500多米,列为当地第三座高峰。老君山顶上筑有一个分上下两层、高20多米的台子,全部用石头砌成。老君台主峰俊秀,南坡怪石嶙峋,已经钙化了的石灰石,恍若羊群或卧或行;北坡苍松劲树。那里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清爽怡人;秋季层林尽染,醉眼迷离;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传说一:压风脉。老君山风水好,在明朝中期,传说建昌营一带出真龙天子,当朝皇上恐怕龙座不保,以银雇工,在山顶上修筑一个台子,压住龙脉破解了风水。老君山西侧,有个凤凰坡是出生娘娘的地方,为了破解风水就在凤凰眼这个地方上用石头堆砌成一个大石堆人称小君台,结果凤凰眼被压露出白浆,后人便称此地为白凤坡。
传说二:老君台是个军事设施。此山以南一马平川能了望很远,守护长城的人如果发现敌情便在此台上点起狼烟通报军情。
传说三:太上老君当年在此筑台修炼成仙地方,后人将此台称为老君台。太上老君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传说太上老君在台修炼成仙。由于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道教传统的国家,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传说四:明大将戚继光戍边时,在建昌营目睹众多百姓发疟子,医治无方,许多人死去。见此情景,戚继光深感不安,诚想为民解除疾患之苦,便让军中高医采取柴胡、知母、防风等十几药材种制成中药丸,送给患者。但是,百姓对这一善举表示怀疑,迟迟不接受。为了让民众自觉接受治疗,戚继光得知百姓迷信,便以此为契机,找来好友明慧道士,想出设台施药之法。
龙山
龙山东山腰有一眼井,叫蚁知泉。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齐桓公成了五霸之一,齐国成了附近一些小国的盟主,一次正要出兵伐楚时,忽然齐国北临的燕国派使者来求救,说山戎令支国又侵略了燕国。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救燕征令支(迁安)。
齐国军队浩浩荡荡来到龙山山脚下安营扎寨。令支国君之子密卢在黄台山附近的滦河上游筑坝截流,以断齐军水源。这一下,齐国十万大军断了水源,人吃马饮无水,可难坏了齐桓公,于是,他下令上龙山到处寻找蚂蚁穴,因为是冬季,将士就到阳坡去找,果然在龙山东面找到蚁穴,挖掘出了泉水,这眼井解决了齐国的缺水困难,就给这眼井起名叫“蚁知泉”,将这座山称为龙泉山,简称龙山。
来源:LIAN上迁安
整理自百度文库